麻醉的发展史麻醉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历史最古老的石器时代,应用砭石、骨针或竹针来镇痛治病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475—221),《内经》已有针刺治疗头痛、牙痛、耳痛、腰痛、关节痛和胃痛的记载。后汉华佗(141—203)用酒冲服麻沸散,全身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。唐朝和宋朝常采用温酒调服大草乌细末作整骨麻药。元朝应用草乌散作麻药。明清时继承前人经验用草乌、闹洋花作麻药。 现代麻醉学开始于1846年,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牙医威廉•莫顿在麻省总医院给病人吸入麻醉,由著名外科医生约翰•.沃伦从病人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。1847年英国产科医生詹姆斯•辛普森为产妇施行***麻醉镇痛。1853年他又开始应用***麻醉,特别是他给维多利亚女皇施行***麻醉生下王子,而使***麻醉在英国得到公认。1898年奥古斯特•拜尔介绍了腰麻。1921年阿希礼•多格里奥蒂叙述了硬膜外麻醉。 1846~1956年***统治了麻醉110年,但不久人们发现吸入麻醉药有几个缺点:1、易燃烧和爆炸;2、毒性作用;3、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。1972年安氟醚问世,它不仅不引起心律失常,还可以使肌肉松弛。近10来,异氟醚,地氟醚,七氟醚相继问世,使麻醉诱导加快,苏醒迅速,安全性大大增加。 1942年,南美洲的箭毒被作为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,解决了过去长久未能解决的问题(麻醉已深到濒临死亡,但肌肉仍不松弛,不能进行手术)。80年代以后陆续发现了更多更好肌松药。 局麻药方面,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日愈受到重视,有时误入血管后出现难以处理的心律失常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1995年,新型安全局麻药罗哌卡因问世并得到批准使用。 1980年以后麻醉学的特点是突出麻醉监测与麻醉安全问题。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提出了五个基本监测手段:体温,动静脉血压,心电图,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。我国也采取相应措施:1、做好麻醉前病人情况估计,选用对机体影响和危害小的方法和药物。2、加强监测手段,特别是无创的监测手段。3、不可忽视的麻醉医生素质:单靠好药物和精密的设备并不能提高麻醉水平,甚至不能保证麻醉的安全。 19世纪40年代以前,因为手术疼痛、伤口感染、止血和输血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,外科发展很慢,病人的死亡率居高不下。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,手术中有了麻醉医生这安全保护神,抗生素的发明和输血问题的解决使外科得以飞跃。 |